代表建议:将基因检测费用列入医保报销范畴,扩大重大疾病防控国家项目覆盖面
全国人大代表戴立忠
记者 黄京 摄
一盒检测试剂,能够精准诊断乙肝的病原体感染情况和疾病严重程度;抽取妈妈的一管血,可以检测出胎儿智力发育障碍等染色体疾病,准确率达99.5%以上;通过基因检测,能明确癌症患者的基因突变靶点,有针对性地使用靶向药,实现精准抗癌……科技手段的不断提升和创新,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健康幸福。在总理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提出,国家科技投入要向民生领域倾斜,加强癌症等重大疾病防治攻关,使科技更好造福人民。
如何通过先进技术,实现“未癌先防”?如何通过医改,下大力气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难题?如何斩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7-16,三湘都市报记者采访了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共聊健康话题。
■特派记者 黄京 刘璋景
关键词【科技防癌】普及推广先进的筛查检测技术,实现“未癌先防”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圣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戴立忠,一直致力于基因检测行业。他告诉记者,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目前很多重大疾病能够通过筛查进行提前预防。据统计,我国近30%的新发癌症(宫颈癌、肝癌、胃癌、鼻咽癌等)是由感染性疾病而引起的,而西方发达国家由于采用先进的分子诊断和基因检测技术进行提前检测和筛查,目前已经成功将这一比例控制在4%以内。以宫颈癌筛查为例,2014年,国家卫计委正式启动在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为54.6万农村女性采用先进的宫颈癌HPV(人乳头瘤病毒)检测技术进行免费宫颈癌筛查,真正做到“未癌先防”。
【建议】将重大疾病的常规体检项目纳入医保报销
戴立忠呼吁尽快在“两癌”筛查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全面推广宫颈癌HPV检测技术进行宫颈癌筛查。他同时建议加大力度普及推广先进的筛查和检测技术,以政府购买服务、列入医保目录等方式,推进相关惠民技术在癌症早期筛查、出生缺陷筛查、感染性疾病诊断、血液筛查等领域的应用。同时要将重大疾病的常规体检项目,比如肿瘤标志物检测、部分癌症病因早期筛查项目等,纳入医保报销,提高重大疾病的早期发现率、早诊早治率。
关键词【健康扶贫】加强重大疾病防控体系建设,治病不如防病
“十年努力奔小康,一场大病全泡汤”,戴立忠用这样一句话来形容重大疾病带给一个家庭的伤害。据国家卫计委统计,2016年我国医院人均住院费用为8604.7元,但我国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8452元。数据显示,我国癌症平均治疗费用达15万-50万元。以女性高发的乳腺癌为例,晚期治疗费用就达20万-30万元。戴立忠认为,我国的许多医疗政策都是以治为主、重治轻防,往往治标不治本,投入大效率低。事实上,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要达到同样健康标准,所需的预防投入与治疗费比例为1:8.5。“也就是说,预防上多投入1元,治疗费就可少花8.5元。”
尽管为防控重大疾病,特别是高发癌症,近年来我国实施了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癌症早诊早治项目”、“农村妇女‘两癌’(乳腺癌、宫颈癌)免费检查项目”等国家项目,在高发癌症防控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项目覆盖面仍相对较窄。例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筛查的癌症仅包括肺癌、乳腺癌、大肠癌、上消化道癌和肝癌5种,目前覆盖省份仅20个,筛查人群数量有限;“农村妇女‘两癌’免费检查项目”覆盖面仅限于农村,覆盖人群也相对有限,距离《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制定的2020年覆盖率达到80%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
【建议】扩大重大疾病防控国家项目覆盖面
戴立忠呼吁,首先要在国家层面加强顶层设计,针对高发性癌症(如宫颈癌、乳腺癌、肺癌、肝癌等)、重大传染病(肝炎、艾滋等)、出生缺陷疾病(唐氏综合征、遗传性耳聋、地中海贫血等)分门别类地制定相应的防控方案,从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等各个环节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降低重大疾病发病率。同时要扩大重大疾病防控国家项目覆盖面。要将“癌症早诊早治项目”覆盖范围扩大到全国,进一步提高癌症筛查人群数量;进一步扩大妇女“两癌”免费检查项目覆盖范围,确保2020年实现宫颈癌、乳腺癌覆盖率达到80%,2025年实现“两癌”筛查适龄人群100%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