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再次引起了人们对新发突发呼吸道传染病的关注,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已成为医疗卫生领域长期关注的热点。在此背景下,北京医学会医学病毒学分会、北京大学“北大-圣湘生物分子医学联合实验室”共同组织召开了“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精准诊疗高峰论坛”。
论坛邀请了来自呼吸道感染疾病相关基础研究、临床诊治及疾病防控等领域内的多位顶级专家,对目前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精准诊疗的最新进展、存在的瓶颈以及应对方案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交流。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对推动该领域的产学研用一体化协同创新发挥了积极作用。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系主任、北大-圣湘生物分子医学联合实验室主任鲁凤民
鲁凤民教授在欢迎致辞中指出,本次论坛是北大-圣湘生物分子医学联合实验室成立以来举办的首次专业论坛,选择呼吸感染性疾病方向具有时代意义,今后联合实验室将结合不同领域需求举办系列专业论坛,集聚更多专家智慧,为行业发展提供支持。
封国生会长在致辞中高度肯定了此次论坛结合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办会宗旨,希望论坛不仅有助于增强与会者对呼吸道感染疾病的深入认识,而且还能让各领域专家碰撞出更多智慧的火花,服务于行业发展和临床诊治。
论坛由北京医学会医学病毒学分会常委、北京交通大学理学院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研究院何金生副院长主持。
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感染病诊治研究中心首席专家李兴旺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微生物学研究所副所长任丽丽教授主持下,六位来自基础、临床与疾控领域的专家分别进行了精彩报告。
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病毒室主任秦成峰
秦成峰主任首先对新冠病毒变异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报告,秦教授指出新冠病毒对人类以外的其他动物具有高度适应性,新冠病毒正在改变其生物学表型和遗传物质,我们应随时密切跟踪研究包括德尔塔等毒株在内的所有病毒变异,并做好应对措施。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流感中心主任王大燕
王大燕主任对世卫组织全球流感监测和应对系统(GISRS)以及我国流感中心监测网络的运行情况进行了介绍,并对不同亚型的禽流感病毒流行监测情况进行了详析,并提出研究中需关注受体差异对病毒感染致病的影响。
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微生物学研究所副所长任丽丽
任丽丽教授介绍了呼吸道病毒病原学研究的主要进展与阶段成果,分析了我国门呼吸道感染病例门诊和住院病原谱的组成、住院病例病原的检测频次以及宏基因组病原检测技术的应用等问题,并指出呼吸道感染病原谱组成特征的明确可为推进病原病因学诊断提供关键基础数据,对于未来检测技术的研究方向、临床诊疗的实际指导等具有重要意义。
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中心临床微生物与感染实验室主任鲁炳怀
鲁炳怀教授从呼吸道感染检测技术进展与应用方面作了精彩报告,对定量PCR、芯片检测、NGS测序等常用新技术在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病原学检测中作了全面分析,并强调技术产品研发需要与临床诊治的需求和应用相结合。
高占成主任多年从事呼吸临床工作,他结合临床病例分析对精准检测的手段、要求等提出了自己独到的看法和建议,强调了临床与基础科研合作的必要性,对于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具有重要价值,赞赏论坛举办的意义是良好合作的开端。
北京儿童医院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申昆玲
申昆玲教授在《从新冠看儿童呼吸道感染的挑战》报告中指出,呼吸道感染是儿童健康的主要威胁,呼吸道病原体的明确对传染病的防控有重要意义。从中国流调数据看,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人鼻病毒、副流感病毒是最主要的病原体,且随着儿童年龄增大,支原体感染的比例会逐年上升。值得注意的是,腺病毒、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对儿童肺炎有严重的影响;婴儿时期的鼻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是儿童喘息发作、哮喘和哮喘加重的重要因素。
汇聚行业智慧,推进应用研发
在研讨交流环节,圣湘生物生命科学研究院呼吸产线研发总监谭德勇介绍了目前业界常用的病原检测技术、最新进展和对呼吸道感染检测的完整方案。
来自北京佑安医院、北医三院、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大学医学部等单位的多位专家就新冠后疫情时代呼吸道感染疾病临床诊疗的热点难点、精准检测技术方案的设计优化及临床应用等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
发挥凝聚多方价值、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鲁凤民教授表示,此次论坛受到行业内的高度关注,吸引了近50名专家学者现场参会,线上观看直播的观众近7000人。接下来,北大-圣湘生物分子医学联合实验室将借助智力平台支持,探索产学研用合作模式,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充分发挥大学、研究院所、临床和企业的价值,加速推动行业发展。